按时间归档:2017年09月
-
学校的读书角 《这学期》
图书馆的老师在校园通讯通里发了一条消息,说是在图书馆门外的图书角建好了。前几天我去图书馆借书的时候,就碰到图书馆老师在与工人一起搬书架,也就是那天我知道,他在建图书角。
-
工作计划的重要性 《这学期》
每年开学的时候,都是要写工作、教学计划的。这些计划与教案这种形式的计划完全是两码事,教案的利用率与对照工作的效果还是比那些工作与教学计划多的。完整的计划还应该包括备用方案的。
-
拍高三的励志大会 《这学期》
在学校全体教师的会议上,我正在拍照,高三的级部主任问我,他们星期日要搞一个活动,能不能帮他们去拍照。对我来说,这是练手的好机会,就答应了。时间约在周日下午三点半,我依旧跟领导要活动…
-
大家的微信公众号,我的博客 《这学期》
单位同事,有不少写作的高手,屡屡在杂志报纸上发表自己的文章。自媒体发展,现在兴起了微信公众号了,不少老师也开始写公众号了。从朋友圈里看阅读量,已经很可观了。其实,我也有自己是公众号…
-
由微信公众号原创标识的科研征程 《叠滘龙舟》
今天的日子比较特殊,这是对我的公众号来说的,误打误撞,得了个“原创”的标识,我比较郁闷,也没创什么,这是不是预示着微信公众号将要放开原创申请了。反正已经到手了,不要白不要。
-
请讲阅读的“根”深深的扎进书的沃土里 《这学期》
我们的一线教学需要“营养”,这营养的来源不应该是保健品,而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三餐中,教育教学的三餐是什么?是阅读与实践。
-
新老教师的师徒结对 《这学期》
今天,这学期新来的老师找到我,说学校在搞新老教师结对活动,他把我作为教师报上去了。 对这个新老教师的结对活动,我也是感慨万千,我清楚的记得,自己还是那个没有毕业的徒弟呢。
-
叠滘龙舟
今年,参与了一个课题研究,主要是研究龙舟比赛与龙舟文化的。龙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,也属于传统体育比赛。
-
镇西茶馆里的黄老师
今天,读李镇西老师的微信公账号,里面有篇文章提到一个黄老师如何处理学生的“勒索”事件。在这里,我把勒索加上引号了,因为我不知道具体情况,不好妄加定论。但是,通过李老师的描述,我觉得…
-
教育,不实践,读再多的书也没用
现在出了个新名词,叫微课题,这也是我博客的主题名称的一部分。在我去了解这个名词,想了解一下这个微课题具体做什么的时候,发现大家对微课题的呼声挺高,像一些关于如何做微课题、做微课题的…
-
工作量总会的 《这学期》
最近这两周,见我经常背着相机出现在学校举办的会议、活动现场,有同事问我,是进学校办公室了吗?我回答说,不是办公室,学校不是成立了一个新闻宣传小组吗,我报名被录取了。
-
孩子表现出来的往往是父母的影子
人的某些特点具有遗传性,这在生物学上是人尽皆知的科学知识,有的时候,这个科学知识仅局限于生物学上,到了社会学中,就不是科学知识了。学校中的学生,基本上遗传的是父母的基因,这一点毋庸…
-
一直在不停的转 《这学期》
今天开校会,签到找座位。正要坐下,领导朝我摆手,说,你怎么不干自己的正事了。说着,扬了扬手中的相机。因为事先没有接到通知,我以为今天不用我拍了呢。该在开会前问问领导来着。不过,庆幸…
-
学校媒体与自媒体的品牌差异
今天,学校同事在美篇发布了一篇上课的文章,当我点开来看的时候,阅读量是七百多。后来,这篇文章被转载到了学校的公众号上,在我看的时候,点击量是二百多。我在这里留个括号,等一周后,我再…
-
跳出“主席台与横幅”的圈子 《这学期》
学校方面发来了一个PPT文件,是一所学校的新闻媒体部门做的讲稿,我估计是这所学校给别人讲课时使用的。在个PPT里,内容与学期初那名记者所做PPT是同一类型的。从我这里来说,还是喜欢…
-
体育教师资格证的考试 《这学期》
学校是某大学体育学院的定点实习单位,每年春天的时候,体育学院都会派学生过来实习。在临近学期末的时候,这些大三的学生还要回去参加一个教师资格证书的考试。做教师的都知道,这个证书的重要…
-
拍照有风险 《这学期》
昨天局领导来学校指导工作,因为有课,我没有去拍照,拍照的工作由办公室另一位同事完成。
-
每天都去学生“讲一个小故事” 《这学期》
教师节的前一天,天下雨,体育课不能出去上。班长问我,教师节他们要为老师准备礼物,分配任务,可否在室内体育课搞。我同意了。
-
运动队建设的关键 《这学期》
一支运动队,可不是领着几个学生训练那么简单。一旦要建立一支训练队伍,就要让运动队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”。不仅要建立规章制度,而且还要在队员中选拔学生管理组织,有队长、副队长等职务。
-
课外训练又接一个不熟悉的项目 《这学期》
毕业进入学校工作那年,体育组将田径的长跑训练工作给了我。虽然练田径出身,长跑对我来说,是一个不熟悉的项目。接手了就硬着头皮去干,虽然硬头皮,但是我还是见到老教练就去咨询、请教方法。…